集中排屑系统排屑不顺畅、出现堵塞,可能的原因有哪些?如何快速处理?
集中排屑系统排屑不顺畅或出现堵塞,是机械加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,其原因往往与切屑自身特性、输送设备状态、排屑路径设计以及动力系统等多个方面相关。以下从原因分析和快速处理方法两方面详细说明:
一、排屑不顺畅或堵塞的常见原因
切屑形态与特性不匹配是常见诱因之一。如果切屑过长、卷曲过度,比如连续的带状屑,或者过于细碎如粉末状,就容易缠绕在输送部件上,或者堆积成块,进而堵塞排屑通道。另外,切屑中若混入螺栓、工具碎片、冷却液废渣等杂物,也可能卡住输送机构,影响排屑顺畅性。
输送部件故障也会导致排屑问题。刮板、链板、螺旋叶片等部件出现磨损、变形或断裂时,输送能力会大幅下降,使得切屑无法正常被推送。传动链条、齿轮若发生松动或打滑,会造成动力传递不足,输送速度变慢,从而导致切屑堆积。还有螺旋输送机的叶片与壳体间隙过大的话,切屑会在间隙中打滑,无法向前推进,影响排屑效率。
排屑路径的设计或状态存在问题同样会引发堵塞。排屑槽(管)的坡度不足、转弯半径过小,或者存在凹陷、凸起等情况,都会导致切屑在低洼处堆积。排屑通道内壁若有毛刺、焊瘤或残留杂物,会阻碍切屑流动。当多台机床共用排屑系统时,若某一机床排出的切屑量突然增大,比如批量加工产生大量切屑,可能会超出系统的瞬时处理能力,造成排屑不顺畅。
动力与驱动系统异常也是重要原因。电机功率不足或转速下降,无法带动输送部件高效运转,会直接影响排屑效果。液压或气动驱动的排屑装置若压力不足,会导致刮板或推杆动力减弱,推送力不足,难以将切屑顺利排出。控制系统出现故障,如传感器误报、程序卡顿等,会使排屑系统启停异常,切屑不能及时排出,进而造成堆积堵塞。
冷却液或润滑问题也可能间接导致排屑不畅。冷却液不足或喷射位置不当,切屑无法被有效冲刷到排屑口,会在机床内堆积后堵塞入口。输送部件润滑不良时,运行阻力会增大,速度降低,间接导致切屑堆积,影响排屑的顺畅性。
二、快速处理方法
当出现排屑不顺畅或堵塞时,首先要紧急停机并进行排查。立即停止排屑系统及相关机床的运行,防止持续输送导致堵塞加剧或设备损坏。然后检查排屑通道的入口、转弯处、出口等容易堵塞的部位,仔细观察堵塞位置和切屑的形态,比如判断是否为长卷屑,是否夹杂杂物等,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。
接下来要清除堵塞物。对于可见的堆积切屑,可以使用铁钩、铲刀等工具手动清理,清理过程中要注意佩戴防护手套,避免被锋利的切屑划伤。如果堵塞位置较深,比如在管道内部,可以使用压缩空气吹扫,这种方法适用于细碎切屑;也可以通过反向运转输送部件,如让螺旋输送机反转,将切屑倒推至入口后再进行清理。若切屑中夹杂金属块等杂物,需要拆开堵塞段的盖板或法兰,取出异物后重新装配好。
之后要针对性解决设备故障。如果是输送部件出现磨损或变形,可临时更换备用的刮板、叶片或链条,长期使用则需要更换新件,以确保部件与通道内壁贴合紧密。检查传动系统,紧固松动的齿轮、链条,调整好张紧度;若电机转速异常,要检查电源电压,必要时更换电机,紧急情况下可临时降低机床进给量,减少切屑的产生速度。对于液压或气动系统压力不足的情况,要检查管路是否泄漏,补充液压油或压缩空气,并将压力调整至设备规定的范围,可参考设备手册。
同时,要优化切屑处理与排屑路径。对于长卷屑,可以在机床刀具处加装断屑装置,将切屑破碎成短段,一般长度控制在50mm以内,以减少缠绕风险。调整排屑槽的坡度,建议坡度不小于15°,清理通道内的毛刺、焊瘤,确保内壁光滑。多机床共用系统时,可临时调整各机床的加工节奏,避免切屑集中排出。
最后要恢复运行并进行监测。清理完成后,先空载试运行排屑系统,观察输送是否顺畅,有无异响或卡顿现象。恢复机床运行后,要实时监测排屑情况,比如每10分钟检查一次入口和出口,确保切屑能够持续排出,避免出现二次堆积。
此外,做好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排屑堵塞问题的发生。要定期清理排屑通道,每日或每周进行一次,检查输送部件的磨损状态,及时更换易损件。根据切屑类型调整排屑系统参数,如螺旋输送机的转速、刮板频率等,使其与切屑处理能力相匹配。确保冷却液充足且喷射到位,辅助切屑顺利流入排屑口。操作人员在发现切屑异常,如过长、过多时,要及时停机处理,避免堵塞扩大。